想來日本沒有太大的原因,其實說穿了就是喜歡,裏頭帶著一點憧憬而已。我最剛開始並沒有想過會在日本久居,甚至是買房在這邊生活。
就算到處有人在說稅很高、薪水低、工作環境壓抑,對我來說都無關痛癢,因為我知道我已經看過好幾百篇的工作心得文,查過各種資料,整理平均薪資,比這些做出膚淺評論的人更詳細地分析。
如果你是因為外界的聲音而不敢出國工作的話,或許今天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。
很多人對來日本工作有迷思,覺得一定就是薪水低、工時長,然而忽略了在網路上看到的通常就是中位數的總和。到頭來 GDP 怎樣、日商文化怎樣、日經指數怎樣、日本稅制怎樣,最重要的還是気持ち還有你自己怎麼想。
大部分的人,他們並不是真心要給你建議,而是想要展現自己的優越感,或是心裡其實是眼紅,但害怕你過得比他好,所以講出來嚇嚇你。
我喜歡日本,所以我更想要了解這個國家,也因為深刻理解過日本,我才逐漸了解台灣的好。既然台灣那麼好,為什麼不繼續待在台灣就好?
我覺得有幾個原因:
我知道有很多開發者愛用薪資水準批判別人,這種人離他越遠越好。
不過到國外工作之前當然做好功課是最好,只是這點身為每天都在逛 StackOverflow 的開發者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,我在下一篇文章也會稍微分享一下。
高三畢業後,受到日本動畫、小說的薰陶開始自學日文,大學後一邊自學,通識課有日文課也會選修。從 2018 年開始,我報名了 JPTIP 的會話課程,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會話能力,也為之後到日本生活做準備。報名這堂課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遇到很多有趣的人跟故事,而且老師都是日本人,所以可以好好練習會話。
在這裡主要上的課程有兩個「打工度假會話」跟「日常生活會話」,假日的時候花個 2 小時上課,其實意外地蠻放鬆的,只是我對於這件事能不能夠加強會話有點疑問,因為:
不過在這裡還是學到很多東西,打工度假的課程幾乎都是相當實用的主題,你可以學到非常完整的敬語變化跟各種服務業會用到的句型。
另外日常生活會話有點像是應付日本中會發生的大小事,像是理髮廳、市役所辦理手續、自我介紹、介紹景點等等都有,老師也會提高彼此間問答的頻率,這堂課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不用再用死板板的叮嚀語講話。
在 2018 年,我申請了打工度假簽證,也很幸運地第一次申請就通過,終於離自己的夢想近一點點了。
結果在 9 月多就被抓去當兵了。當兵對我來說喜憂參半,高興的是當完兵之後,我就可以毫無後顧之憂找工作跟出國;但是一想到四個月的虛耗,以及被各種討厭的規則束縛就覺得很可怕。
在軍中,我盡量利用假日的時間複習日文跟寫程式,就寢前或是短暫的休息時間就拿來看日文小說跟複習單字。這樣的好處是你沒辦法做其他事,所以意外地這四個月大概是我看過最多日文小說跟單字的時期。
好不容易四個月終於過去了,感覺起來似乎是個不長的時間,但對我來說這是人生中最難熬的時期。這也代表著,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開始準備往日本的生活。
原本我是打算透過打工簽證出發,但是因為身體出了一些狀況,於是打算提早開始找正職的工作。
退伍的那一天,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快樂,我離日本越來越近了。
很剛好的是,日本政府在前幾年放寬的對高度人才簽證的限制,而這些年的累積讓我在去年通過 N1,可以加上不少分數,再加上年齡、學經歷等等,很快就可以達到標準。
這是一件讓我相當欣慰的事,雖然我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這個簽證,也不是朝著日本軟體工程師的方向努力,而是不知不覺中走了一段很遠的路,我不想放大任何好或壞的一面,也不是說什麼興趣一定能找到出口,更不是什麼速成的語言天才。
興趣跟累積的力量,讓我到達了幾年前壓根沒有想過的位置。
說到日本求職,是一件蠻有趣的事,詳細的過程我會放在另外一篇做介紹。
雖然之前就有聽說過,不過如果你是應徵日商公司的話,通常都會被要求寫履歷書以及職務經歷書。另外我也準備了自己的履歷書跟職務經歷書,開始了日本求職之路。
這段求職之路下來,我有幾個心得:
這段求職過程大概花了三個多月,期間也面試過了大公司、小公司、新創公司,也很幸運地拿到幾個不錯的 offer。
體驗了日本求職的過程,讓我覺得日本公司的開發實力其實也很深厚,不少公司也正在逐漸汰換過時的技術,也是個充滿挑戰的地方。
對於很多人來說,日文可能只是個溝通的工具、課業需要、工作不得已而學。
但對我來說是興趣、是溝通的工具,也是我在低潮期的救贖、人生的轉捩點,想要深入了解的語言。就跟學其他東西一樣,不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,只要想學有什麼不可以?